首页>文章详情

七夕传统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

七夕,传说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,充满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,正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做中国的“情人节”。其实,七夕原名乞巧节、七巧节,最早是女孩们的节日。

东晋葛洪的《西京杂记》有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、女宿图开襟楼,人俱习之”,是古代文献中关于乞巧的最早记载。后来的唐宋诗词中,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,唐朝王建有诗说“阑珊星斗缀珠光,七夕宫娥乞巧忙”。据《开元天宝遗事》载: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,宫女们各自乞巧。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,代代延续。

而后来与七夕相连的牛郎织女的传说,是一个美丽的、流程千古的爱情故事,这个故事起源于《诗经·小雅·大东》:“维天有汉,监亦有光。跂彼织女,终日七襄。虽则七襄,不成报章。睆彼牵牛,不以服箱。”意思是说,天上的银河,河水若镜闪闪发光;织女三星像分开两脚,一天七次行进,也不能织布成纹;那明亮的牵牛星,也不能用来驾车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描述天体运行,有“其北河鼓,河鼓大星,上将;左右,左右将”、“其北织女,织女,天孙女也”句。河鼓,就是牵牛星,中间大星,左右两小星,这就是牛郎和一对儿女的原型。织女星,又名天孙,这也是神话中织女是天帝第七孙女说的来源。

到汉代末年,《古诗十九首》中写道:“迢迢牵牛星,皎皎河汉女。纤纤擢素手,札札弄机杼。终日不成章,泣涕零如雨。河汉清且浅,相去复几许?盈盈一水间,脉脉不得语。”又比如曹丕《燕歌行》中说“牵牛织女遥相望,尔独何辜限河梁”,都已经把织女和牵牛看成一对情侣了。所以秦汉时代应该是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阶段。南北朝时已有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情节,如南北朝梁时宗懔的《荆楚岁时记》有“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,是夕,家人妇女结彩楼,穿七孔针。”

后来,每到农历七月初七,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,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,抬头仰望星空,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,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,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,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,由此形成了七夕节。除了乞巧的习俗外,七夕节在此期间还多了乞求富贵、长寿、生子的习俗,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也成了人们的情感寄托。

因此,“乞巧”的七夕与“爱情”的七夕,不是完全相悖的,传统社会中女子的天地并不大,但要在有限的空间里经营出自己的幸福,就需要有一颗乞巧玲珑心。无论身处什么时代,拥有七巧玲珑心的女子,都是美丽和智慧的,也一定能赢得美满的爱情和婚姻,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。如今,虽不能同古时的习俗一样来过七夕,但从传统的七夕到当下的“情人节”,爱的表达从未停止。时代不同,我们表达的方式亦不同。